【本文登載於2018年8月鹿基門診表暨健康通訊】文/張玉書
孕產婦門診時,總會提出五花八門的養胎問題、產後調理問題?有些婆婆媽媽的經驗談,不見得正確,且可能有害母胎健康,不得不慎。以下是常見迷思與問題:
●孕婦飲食會改變胎兒膚色? 這種說法並沒有根據。很多孕婦詢問,懷孕時是否多食豆漿、牛奶甚至珍珠粉,會讓小孩出生時皮膚較白;而多食醬油、巧克力等黑色食物,會讓寶寶膚色較黑? 實際上新生兒的膚色取決於雙親基因,想嘗試用食物「吃白變白、吃黑變黑」來翻轉基因,這種沒有醫學證實的迷思只怕是做白工。
●黃蓮解胎毒,新生兒出生才不會有黃疸? 事實上大多數新生兒在2至3天開始,會有正常的膽紅素代謝而出現黃疸,這種生理性黃疸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,也不會因為吃了黃蓮而預防。 如果懷孕後因荷爾蒙影響,再加上飲食情緒壓力改變,有些孕媽咪皮膚出現疹子或搔癢不適,這時最怕就是準媽媽聽信那是胎毒,開始嘗試各種偏方或者自行到藥房買黃連藥丸服用。記住!「是藥三分毒」,任何藥物未經合格中西醫師處方,即便傳統中藥或藥膳之類,服用劑量不慎或者來路不明添加了重金屬,這種危害才是孕媽咪要擔心的。 ●坐月子期間,我要不要喝生化湯? 過去農業時代,要促進子宮收縮排出惡露的方法就服用生化湯,所以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習俗。但現今醫藥發達,在醫療院所生產普及,產後醫師也都會使用子宮收縮劑來增加產婦子宮收縮強度。而所謂惡露就是子宮內的殘餘組織,也並非排越多愈好,大多數的產婦即便沒有喝生化湯也可以順利排除惡露,反而有喝生化湯的產婦本來惡露要結束了,反而又開始出血。所以建議「生化湯不是一定要喝,還是要諮詢合格中西醫師,視自己體質而定。」
●懷孕後可不可以泡溫泉? 每當冬天寒流來襲,常有孕媽咪詢問:「天氣這麼冷,我能不能泡個熱水澡或外出泡溫泉?」 一些醫學研究指出,孕婦若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,例如:感染發熱、高溫水浴等,讓體溫過度上升,特別在懷孕早期可能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,也會增加胎兒腦部、脊隨的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的風險,所以通常還是建議孕媽咪選擇短時間淋浴或者稍微泡個足部即可。 另者,孕婦在大眾池坐浴,容易增加會陰部細菌或黴菌感染的機會,危及健康。 (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任)
瀏覽次數:1875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