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家庭牙科 許倫榕 主治醫師
隨著醫療的進步,病友們到牙科就醫的動機,除了解決疼痛、恢復咀嚼功能以外,美觀也成了需求之一。
最早期蛀牙的治療方式多為補銀粉,銀粉補牙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汞,恐有害人體及致癌疑慮,美觀程度也不佳,更因金屬熱脹冷縮容易造成細微縫隙,變成二次蛀牙的溫床。
近年多以複合樹脂修補蛀牙,相較於銀粉的優點為較美觀,但樹脂照光硬化的過程也會聚合收縮造成無法察覺的縫隙,一樣有二次蛀牙的可能。
目前對於蛀得較深、較大的窩洞,以及根管治療後的牙齒,最適合的修補方式為嵌體及冠蓋體,與樹脂相比,較不用擔心材質收縮的問題,且強度較強,是修復蛀牙窩洞最佳的方式。
什麼是嵌體(inlay) 口內補綴物(假牙)有很多種類,而嵌體(inlay)即為假牙的其中一種。其可取代喪失的齒質,將缺損的部位恢復功能和美觀,但不移除過多的牙齒結構。
什麼是冠蓋體(onlay) 冠蓋體(onlay)所包覆的齒質比嵌體(inlay)更大範圍,當覆蓋牙齒缺損包含部份的咬頭(cusp)和主要承受力量的咬面區域時,即稱為冠蓋體。
什麼時候需要作嵌體(inlay)與冠蓋體(onlay) ●蛀牙範圍太深太廣 當蛀牙面積超過牙齒的1/3,且深度太深時,這時如果使用一般的複合樹脂填補材料,容易因強度不足而磨耗並破損,且聚合收縮更大,會造成微滲漏。
●蛀牙侵犯到鄰接面與牙齒咬頭 當大範圍蛀牙發生在牙齒與牙齒間的鄰接面時,如果使用一般的樹脂材料進行填補後,常常因為無法補得很平順而導致清潔不易,可能導致二次蛀牙。
若蛀牙侵犯到牙齒的咬頭時,因為牙齒咬頭是主要受力區,容易造成咬頭因為齒質結構脆弱而斷裂,此時需要將牙齒咬頭用冠蓋體包覆起來,提供好的支撐,避免咬頭斷裂。
●剩下非常少且薄的齒質 以傳統的牙冠修形方式製作,會磨掉更多的齒質,因此會建議使用嵌體或冠蓋體做修復,以保留更多的齒質。
●根管治療後的牙齒 可使用冠蓋體做修復,以保留更多的齒質,又可以防止牙齒斷裂。
嵌體及冠蓋體與傳統假牙冠有什麼不同 與傳統假牙冠(crown)相比,修磨掉的齒質較少,相對可以較完整保留更多的齒質,屬於比較微創的設計,可以兼顧強度與美觀。
製作嵌體或冠蓋體需要幾次的約診 大約需要2至3次的診療,牙醫師須先將蛀牙,以及不平整的齒質修磨掉,保留較厚的齒壁,之後進行口內印模,模型交予專業技師進行製作嵌體或冠蓋體。
瀏覽次數:1653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