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‧文/胃腸肝膽科 林成行 主治醫師
民眾一般腸胃道檢查的項目為胃鏡及大腸鏡檢查。過去對於潛藏在小腸的病灶的檢查,除了風險較高的小腸鏡外,則無較安全及直接的檢查。但自「膠囊內視鏡」推出,小腸疾病的診斷也逐漸提高,同時也提升患者檢查中舒適度。
何謂膠囊內視鏡 膠囊內視鏡顧名思義,就是一顆膠囊藥丸大小(約1.1 X 2.4公分; 重約3.4公克) 的微型攝影機,藉由民眾把膠囊內視鏡經口吞入,可完整記錄整個腸子的影像;尤其是傳統內視鏡無法檢視的小腸,在膠囊內視鏡檢查過程中,會不斷拍攝腸道影像,同時將影像紀錄上傳到民眾外掛在身上的記錄器。
 ▲膠囊內視鏡,外觀大小示意圖。
 ▲膠囊內視鏡影像。
檢查步驟 ● 檢查前一天清腸。 ● 檢查當天把膠囊內視鏡吞下。 ● 檢查紀錄過程大約8小時。 ● 檢查結束後將記錄器交給醫師,由醫師判讀影像。 ● 檢查後1至2天,膠囊會隨糞便排出體外。
膠囊內視鏡適應症 ● 不明原因腸道出血。 ● 懷疑小腸疾病。 ● 不明腹痛。 ● 不明腹瀉。 ●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。
目前膠囊內視鏡健保僅給付於:(1)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,經二次以上胃鏡及大腸內視鏡檢查,仍無法找出出血原因,且經其他影像學檢查(如:CT/MRI,小腸攝影)及小腸內視鏡後,仍無法確診者,或不適合小腸鏡者。(2)慢性或長期小腸病變患者(如小腸多發性息肉症、克隆氏症等),不適合小腸鏡者需以內視鏡診斷或追蹤者。
膠囊內視鏡禁忌症 ● 懷疑腸道阻塞。 ● 無法配合者。 ● 孕婦。
膠囊內視鏡與傳統內視鏡比較

瀏覽次數:429
|